新闻中心本地资讯 | 国内行情 | 数据分析 | 楼市爆料 | 高端访谈 | 人物观点 | 地产金融 | 展会动态 | 海外地产 | 政策法规 | 物业管理 | 招聘信息
当前位置:方城楼市网 > 新闻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房住不炒”定位不能打折,杭州、东莞楼市调控再收紧
编辑:方城楼市网   2020年07月11日16:08   来源:南阳楼市网  
房住不炒”定位不能打折,杭州、东莞楼市调控再收紧 7月2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快在建商品住房入市销售、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监管。其中明确,同地区新房房价3个月涨幅不得超10%,且同幢新房每套均价差不宜超20%。

“房住不炒”定位不能打折,杭州、东莞楼市调控再收紧

7月2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快在建商品住房入市销售、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监管。其中明确,同地区新房房价3个月涨幅不得超10%,且同幢新房每套均价差不宜超20%。

原因就在于,近一段时间以来,东莞的房价呈现明显上涨格局。特别是二手房价格,更是超过深圳位列全国第一。虽然东莞市有关方面对此做出解释,认为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与东莞有关方面网签系统的交易数据有很大差异。但是,东莞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还是表示,将对市场乱象坚决进行重拳整治,严厉打击捂盘惜售、制造房源紧张气氛、哄抬炒作房价、抱团涨价、虚高挂牌等行为。而此次出台的文件,显然也是针对这段时间以来东莞房价出现异动而做出的调控政策收紧。

就在东莞出台新的楼市政策,收紧楼市调控的同一天,杭州市也出台了《杭州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 》,明确高层次人才家庭在杭州只能享受一次优先购房资格,并且自房屋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进一步加大了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对“无房家庭”的倾斜力度,明确均价35000元/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对“无房家庭”的房源保障比例一般不低于50%。

实际上,杭州市出台楼市调控收紧政策,一点也不奇怪。不久前,一则有关959套房源、吸引超过6万人报名摇号的消息,让杭州市的楼市再度成为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现实的场景是,1.60%的超低中签率,刚需十几次都没有中签,只能放弃。“幸运”的投资客,则在房源交付后选择迅速挂牌出售,轻而易举就能获利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这样的消息,对杭州的楼市调控显然是不利的。因为,如果楼市调控政策没有放开,为什么会出现“幸运”的购房者即刻就将摇号得来的房子卖掉,从中获取呢?只有楼市调控存在一定问题,才能让投机分子乱中获益。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东莞还是杭州,房价上涨只是一个方面,或者说是表象。真正的原因,还是楼市调控遭遇了市场外部的冲击,政策存在漏洞,从而让投资者和投资者有机可乘。如果不是政策有漏洞,投资者和投机者就不可能轻而易举地从中获利。只要投资者和投机者在市场获得了很多利益,就意味着“房住不炒”定位又面临新的挑战了,一些地方就必须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就要切实履行好城市政府的责任。否则,有关方面应当对其约谈。

而从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城市房价涨幅榜》数据显示,今年6月深圳二手房均价较去年年底上涨14.37%,涨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连云港市。连云港6月份二手房均价10685元,相比去年底上涨14.99%。东莞则位居第五位,涨幅为12.78%。江苏的连云港市领跑上半年全国房价,确实让人没有想到。不过,作为海滨城市,连云港一直默默无闻,此次房价上涨,也算冒了一次头。而东莞,在房价涨幅榜上,风头可是一直比较劲。除了产业比较兴旺、外来人口聚集度比较高外,与当地政府对房价的“宽容度”较高,也是分不开的。至于杭州,虽然没有进入房价涨跌幅排行榜前列,但发生的一些现象,却也令舆论和公众比较关注。因此,收紧调控,也是能够理解的。

事实也是,中央反复强调“房住不炒”定位,目的很明确,就是楼市必须以稳为主,必须在稳定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如果稳定性不强,房价大起大落,尤其持续上涨,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才十分强调“房住不炒”定位的,并与城市政府的责任密切关联。

——共 [1] 页——
关键字:方城楼市、方城房地产、方城房产、方城地产、方城房价、方城新楼盘、方城房地产市场行情
相关阅读: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
多信息可关注河南楼市网官方微信、微博!河南楼市网官方微信、微博每天提供河南18地级市和22县级市的楼市信息、行业动态和独家报道等。
微信公众号:hnloushi18 微博名:@河南楼市网络联盟

扫一扫,有更多惊喜哟!

官方微薄
关注微薄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13653779636;18637703300 )
新闻排行榜
购房工具